
美国和俄罗斯这对老对手,难得在同一件事上达成共识。
都明确表示支持,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。
印度争这个席位,可不是一天两天了。
但门槛太高,还要五常全部点头才可以。
哪怕有美俄力挺,印度也必须面对一个现实:中国不松口,印度永远只能在门外徘徊。
那么问题来了,中国会点头吗?
在过去数年中,美国和俄罗斯多次公开表达了对印度入常的支持。
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,支持联合国安理会进行更具代表性的改革,并明确提到印度应当在未来的安理会中发挥更大作用。
展开剩余90%美国认为,印度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,经济发展速度快,在全球事务中的参与越来越积极,应该拥有更多的发言权。
俄罗斯的态度也很明确。
俄方常驻联合国代表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表示,印度是多极世界格局中的重要支柱,俄罗斯支持印度在全球治理中拥有更高的地位。
在安理会改革的过程中,中国的立场引人注目。
中国一向支持联合国进行更加公正合理的改革,尤其是希望能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。
中国外交部在多个场合提到,安理会改革不能只是让几个大国拥有更多权力,应该让包括非洲、拉美等广大发展中国家有更多发言权。
但是对于印度加入常任理事国,中国则表现得比较谨慎。
中印两国近年来因为边境问题多次对峙,互信程度不高。
再加上印度在国际事务中经常与美国、日本等国家站在同一阵线,这让中国对印度的独立性持保留态度。
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曾经在发言中强调:
安理会改革应该在广泛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共识,不能被某些国家强行推进或只考虑自己的利益。
印度想要入常,如果没有中国的支持,将很难通过联合国的审议程序。
其实,印度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。
早在1990年代,印度就开始提出这个目标,并在多个国际场合表达自己的意愿。
理由很充分: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,是全球前几大经济体之一。
在联合国维和任务中,印度一直是最积极的参与者。
根据联合国数据,截至2023年年底,印度是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最大贡献国之一。
在联合国安理会中也多次担任非常任理事国,通过这个平台积极参与全球事务。
可以说,在积累资历方面,印度已经做得比较到位。
除了印度,还有三个国家也在积极争取成为常任理事国,它们被称为G4国家,分别是德国、日本和巴西。
德国是欧洲经济最强的国家,一直认为安理会应该反映现在的国际格局,而不是二战后的格局。
德国早在1992年就正式提出入常请求。
日本则是联合国的第二大财政出资国,仅次于美国。
日本认为,既然承担了这么多经济责任,就应该拥有更高的政治地位。
日本在安理会改革问题上非常活跃,但也受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质疑,认为日本与美国关系太近。
巴西作为南美最大的国家,也是金砖国家成员,在多边事务中表现积极。
它是G4中最被发展中国家接受的候选人之一。
巴西在联合国维和、环境问题、气候变化等方面都有不少亮眼表现。
这三国都在努力争取席位,但如果它们入常,也可能造成五常结构的不平衡。
因此,现有的常任理事国,对其加入也比较谨慎。
非洲国家的声音近年来越来越响亮。
早在2005年,非洲联盟就通过了一项名为《埃兹维尼共识》的文件,明确要求:
在安理会设立至少两个非洲常任理事国席位,并赋予完整否决权。
目前联合国共有193个成员国,其中非洲国家占了将近四分之一,但在安理会中通常只能拥有3个非常任席位,没有任何常任席位,这种代表性严重不足。
非洲国家认为,当前全球很多安全问题、环境问题、经济问题都与非洲密切相关,但他们在重大国际决策中几乎没有发言权,是非常不公平的。
不过非洲国家在候选人选上也存在内部分歧。
尼日利亚、南非、埃及等国家都想成为代表非洲的入常人选,但没有形成统一立场。
这种内部竞争也影响了非洲整体争取入常的效率。
除了席位数量,关于否决权的争议也越来越大。
美国在多个场合提出建议:当一个常任理事国动用否决权时,应该在联合国大会上公开说明理由,并接受其他国家质询。
但俄罗斯对此强烈反对,否决权是联合国设计中的安全阀门,削弱这一制度,可能会破坏联合国体制的稳定。
中国在这个问题上也保持谨慎。
中方认为,联合国改革应该稳步推进,改革不能以牺牲安理会的效率和稳定为代价。
中国也强调应该优先让发展中国家获得更多代表权,特别是非洲和拉美国家。
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,并不是哪一个国家说了算的。
根据联合国的规定,任何有关安理会席位或否决权的改革,必须先在联合国大会中获得三分之二多数通过,然后还必须得到现有五个常任理事国的一致同意。
只要有一个常任理事国表示反对,改革就很难落地。
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利益和战略考量,想要协调出一个大家都满意的方案,确实非常困难。
印度争取入常的努力已经持续了三十多年。
虽然得到了美俄的口头支持,但真正迈入六常行列,还面临许多现实障碍。
中国的态度、非洲国家的团结程度、否决权制度的争议……
这些都是印度必须面对的问题。
德国、日本、巴西也都在竞争,非洲也在发声。
可以说,安理会改革已经成为一场复杂的国际博弈,不是单靠某一个国家努力就能完成的。
未来,是否真的会出现“六常”甚至“七常”、“八常”的格局?
也许还需要世界各国更多的妥协与耐心。
文/编辑:千寻小百科
俄罗斯卫星通讯社:2024-02-08《俄外交部:印度和巴西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重要候选国》 环球网:2017-10-19《美国挺印度联合国“入常”,但劝其别打否决权主意》 环球网:2023-09-09《多家印媒关注拜登与莫迪会晤动态:美国又说支持印度“入常”》发布于:河南省信钰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